最是书香能致远。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、中国全民阅读日。读书修身、从政立德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谈及读书,他指出,“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,让人得到智慧启发,让人滋养浩然之气”,认为“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,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”。为深入贯彻全民阅读的号召,营造“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”的浓厚氛围,近日,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开展了“书香交通,悦读同行”读书分享会,旨在以书为媒,搭建交流思想、分享感悟的平台,让书香浸润心灵,让阅读点亮生活。在此,我们精选部分优秀分享稿件通过公众号发布,以飨读者,让更多人感受阅读的魅力。
感悟分享

读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这部小说,我深刻地感悟到了鄂温克族对自然的敬畏之心。他们尊重每一种动物,每一棵树木。他们相信万物有灵,这种信仰是一种对生命平等的深刻理解。在现代社会,我们常常以征服者的姿态面对自然,过度开发,破坏生态平衡。而鄂温克族人却用他们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,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人类生存的长久之道。同时,小说也展现了生命的坚韧。鄂温克族历经了无数的苦难,战争、疾病、迁徙,但他们从未放弃。他们就像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树木一样,即便遭遇风雨雷电,依然顽强地生长。这种坚韧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。在现代社会,我们常常因为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,而鄂温克族人在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时所表现出的乐观和坚强,无疑是给我们的一记响亮耳光。

红色家书中表现出了革命者的情感智慧。他们深谙"小家"与"大家"的辩证关系,将对亲人的小爱升华为对民族的大爱。左权将军在前线写给妻子的21封家书里,既有"志兰,亲爱的,别时容易见时难"的缱绻,又有"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,我们过去没有一个铜板,将来也没有一个铜板"的坦荡。这种情感表达既炽热又克制,展现了一代革命者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。在物质丰富的今天,这些家书提醒我们思考:什么是真正的幸福?什么是生命的价值?家书中的革命者们用短暂的生命给出了永恒的答案——将个人理想与时代需要相结合,在奉献中实现自我。

《大唐兴亡三百年》这部著作以宏大的历史视野,串联起唐朝从崛起、鼎盛到衰落的三百年历程,看似讲述王朝兴衰,实则处处折射出治国理政的深刻智慧。我们常说 "以史为鉴",唐朝的成败得失,能为我们理解现代治理、提升修养提供镜鉴。它告诉我们,制度建设要 "固本强基",权力运行要 "心存戒惧",为政之道要 "守正担当"。作为新时代的交通人,我们应立足长远、着眼当下,持续完善制度设计,堵塞管理漏洞,才能筑牢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根基,在交通强国的路上务实奋进、不负期望。

《绿山墙的安妮》这本书不仅是一个女孩的成长史,更是一首关于信念与力量的赞歌。女主安妮,能在悲惨的身世和不如人意的生活中,怀揣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,用浪漫的想象力为平凡的世界披上梦幻的外衣。这种乐观与浪漫,是她内心信念的具象化,支撑着她在艰苦的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。安妮让我相信,无论我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有多少困难,只要心中有信念,脚下有力量,我就能像她一样,在成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,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。别人的看法不重要,当下的不愉快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相信我一定有改变现状、变得更好的力量,这力量,来自我自己,绝不在他人身上。

最近读马歇尔・卢森堡的《非暴力沟通》,它让我明白沟通是情感连接而并非仅是信息传递。书中“观察、感受、需求、请求”四步骤能化解矛盾,“观察不带评价”使我沟通更客观,“感受和需求”部分有助提升情绪管理,“请求”部分教会表达的方式方法。虽然非暴力沟通在快节奏工作环境中执行有难度,但仍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。它让我在复杂人际关系中找到平衡,提升工作效率,感受更多尊重。
打开“爱高密”看评论